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月16日播出电视专题片《零容忍》第二集《打虎拍蝇》,引起广大网民热议。
以“零容忍”态度惩治腐败,意味着腐败没有“特区”,反腐败没有“禁区”,身居要位的“大老虎”要打,老百姓眼前嗡嗡乱飞的“蝇贪”更要打。“微腐败”并不“微小”,也有可能发展成为“大祸害”。治理“微腐败”要抓得深、瞄得准、管得严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铲除“微腐败”滋生土壤,才能切实维护好老百姓的利益,赢得十四亿人民的信心。
治理“微腐败”要抓得深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筑牢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蠹众而木折,隙大而墙坏。基层腐败涉及金额虽不大,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若基层干部看见金钱就收,手里有权就使,往往使得党和国家的政策在“最后一公里”走偏,最终把群众获得感啃食殆尽,将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大肆挥霍。甘肃省永登县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,利用职务之便连续向13名困难群众索要钱款,金额高达55万多元,她在片中惭愧地说到“那些人看着就可怜得很,再一次说声对不起,我现在在监狱就好好改造”。试问,在她昧着良心将黑手伸向老百姓雪中送炭的“救命钱”时,可曾有过“怜悯”之情?当她坐在牌桌上骗取农户东拼西凑借来的“打点费”时,是否动过“恻隐”之心?这一桩桩、一件件案例,不仅令负责调查的工作组感到震惊和愤怒,也激发了广大网友对“蝇贪蚁腐”的极度反感和痛恨,其行为之恶劣、影响之深远,不言而喻。“微腐败”问题在基层普遍存在,必须“下大力气”“用重拳”整治,要往深处“抓”、往底部“挠”,才能将腐败之根彻底清除,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。
治理“微腐败”要瞄得准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聚焦腐败“重灾区”。纵观一起起基层腐败的典型案例,无一不涉及扶贫、医保、低保、农业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。14亿人的吃饭问题,是最大的民生问题,然而总有一些“蛀虫”想在老百姓的“饭碗”里“安窝”。江苏省仪征市多家粮站站长靠粮吃粮,从牟利“等级粮”欺骗没有话语权的老百姓,到私卖“升溢粮”侵吞国家粮款,再到利用“转圈粮”钻制度空子,最终均被查处。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在片中悔恨地说到“我们要是规规矩矩也不至于犯这个错误,现在懊悔也没有用”。的确,他们本应做忠实的粮仓守护人,却因内心贪欲和侥幸心理变成啃食农民辛苦粮的贪婪“硕鼠”。时至今日,悔之晚矣。基层“微腐败”治理任重道远,必须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,以“零容忍”态度靶向施策、精准打击,才能把一些领域久治不绝的痼疾治好,将常年不通的“毛细血管”疏通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
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本文标题:观看专题片《零容忍》心得体会汇编10篇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yisougongwen.com//index/article/detail/detail_id/6816.html
版权声明
作者原创,不允许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,追究法律责任。
微信订阅号
联系客服